
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第一条 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学校章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
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第八条 应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
体育用地: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有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其他设施和场地,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卫生保健、校园安全机构健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校园安全有保障。
图书馆和阅览室: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仪器设备:应当具有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
实习、实训基地:要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要具备能够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其中,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
第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配备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校领导。
校长应具有从事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校长及教学副校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其他校级领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以及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十一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应依据《职业教育法》和地方有关法规多渠道筹措落实。学校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培训和生均经费等正常经费,应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十三条 本标准为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检查、评估、督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依据。如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有新规定,以新规定为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高于本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办法。
对于边远贫困地区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规模和相应的办学条件可适当放宽要求。具体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标准制定,报教育部备案。
对体育、艺术、
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规模及其相应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由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公布。
第十四 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同时废止。[1]

中国高等院校、中小学中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教师比例
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信息来源于中国教育部
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数(所)No. of Schools
教职工数(人)Staff & Workers
专任教师(人)Fulltime Teachers
一、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一)研究生培养机构(不计校数)Institutions Providing Postgraduate Programs
(797)
1、普通高校 Regular HEIs
(481)
2、科研机构 Research Institutes
(316)
(二)普通高等学校 Regular HEIs
2358
2156601
1343127
1、本科院校 University
1112
1548043
935493
其中:独立学院
323
175288
126720
2、专科院校 Non-University tertiary
1246
603201
404098
3、其他机构(点)(不计校数) Other Institutions
(56)
5357
3536
(三)成人高等学校 Adult HEIs
365
77108
45887
(四)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Non-state/private HEIs
(836)
38140
17794
二、中等教育 Secondary Education
85132
7089732
5918850
(一)高中阶段教育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28653
7080290
2389122
1、高中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
14712
5863935
1521736
普通高中 Regular Schools
14058
5859271
1518194
成人高中 Adult Schools
654
4664
3542
2、中等职业教育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13941
1216355
867386
普通中专 Regular Specialized Sec. Schools
3938
435046
295029
成人中专 Adult SSSs
1720
85346
56979
职业高中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5206
403233
306973
技工学校 Skilled Workers Schools
3077
259724
186432
其他机构(教学点)(不计校数) Other Institutions
(2012)
33006
21973
(二)初中阶段教育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56479
9442
3529728
1、普通初中 Regular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54823
3523382
2、职业初中 Vocational JSSs
67
2187
1975
3、成人初中 Adult JSSs
1589
7255
4371
三、初等教育 Primary Education
290597
6175629
5645777
(一)普通小学 Regular Primary Schools
257410
6109847
5617091
(二)成人小学 Adult Primary Schools
33187
65782
28686
其中:扫盲班 Of Which: Literacy Classes
22227
50355
19474
四、工读学校 Correctional Work-Study Schools
77
2576
1737
五、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1706
49249
39650
六、
学前教育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150420
1849301
1144225
注:普通高中的教职工数中包含普通初中的教职工数。
Note:Data on Staff and Workers in Regular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are included in the data of regular shcllos.
广博教育网
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与建设的对策】
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我们只有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建设的中心课题,逐步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精,善讲会做,肯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才能为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基础,才能为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一、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师德宣传,组织 主题教育 活动,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制和
心理健康教育,在全体教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树立师德典型,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加强和改进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探索符合职校在职教师特点和需求的多种培训模式,建立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实行动态管理,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和参加各级提高培训,完善保障措施,创造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加速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二、加强教师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改革精神的培养
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着重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几种精神:
1.奉献精神。要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今天,有的教师老是抱怨职教教师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社会分配不公等,这些虽然具有现实性,但作为职教工作者是绝对不应该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职业教育是光荣的,教师应热爱职教事业,献身职教事业,要把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看成是太阳底下同样光辉的职责,要为职教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敬业精神。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来,就必须有敬业精神。当前,有许多教师反映,学生越来越难教,职教这碗饭越来越难吃,情况确实如此。但我们教师还应该深刻地反思一下,如何在我们教师本职工作上做些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端正没有?我们青年教师是否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所教学科是否产生了兴趣?专业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我们是否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什么是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工作高于一切,全身心为教育、为学生,这就是敬业精神,也是教师出成绩的基础。
3.改革精神。学校帮助教师形成一种活力,即引导教师勇于改革、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而职业教育改革的难度更大些。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教师应积极探索职教规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班级管理,改革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式等等。职业教育应当是制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制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就是教育改革。可见,职业学校教师树立改革精神是何等重要!
三、加强业务指导,让职业学校教师过好“三关”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职教师资队伍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职业学校教师业务指导和培养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过好“三关”:
1.教育理论观。职业教育理念的形成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教育、教学和教法改革需要用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参与教育科研必须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为此,必须引导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要求教师根据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要让教师既具有理论的品格,又具有实践的品格。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课和实训指导课青年教师,尤其应注意加强对
教育学、
心理学、教材教法的学习。
2.教学基本技能观。教师应突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口才,口才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要求教师练就一副好口才,上课语言简练清晰、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二是板书,板书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漂亮规范的板书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益。要求每一位教师练好板书基本功,板书字体不仅要工整、漂亮,而且要注意内容安排得规范、得体,在黑板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内充分展示知识信息;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教育手段改革的重要措施,教师切实掌握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能自制课件,编辑和整理知识信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教材,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不仅要熟悉,而且要深刻领会,使书本上的东西成为头脑里的东西。
3.专业技能观。一个只懂理论不会动手,只能在黑板上教学而不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能手,而且应该在其专业行业中也是一个能说会做的佼佼者,不仅具有某一专业技能,还应该切实掌握行业的通用技能,即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核心技能,以此构成职业能力基础的技能。
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业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对于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让他们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实践,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对于实验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形成认识上新的飞跃,使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由狭隘的经验型(工匠型)转变为科技型(创新型)。通过上述对策,专业课教师就可以既承担理论课,又承担实训课,成为“一体化”教师。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以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这样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就能扩展“双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充分利用联办企业提供的场所和有利条件,推行“轮岗制”,专业教师分期分批,每两年或三年到企业顶岗工作半年或一年,接受企业训练,了解行业、企业信息,增强行业、职业实践能力;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更新专业教师的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适应性。
五、调整师资结构,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优化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就不能再按照师资结构来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按照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专业课程(包括实训)的比重应该大于文化课的比重,至少是持平,相应地专业课的教师也应多于文化课的教师,课程结构的调整必然地要求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扩大专业课教师的比例。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学校可从社会上聘请资深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增加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这也是专业教师来源的重要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和有关人事部门要制订政策,支持、保障专业教师来源渠道的畅通,鼓励一些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见长,又有一定组织表达能力的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使他们的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到专业教学工作中去,为提高中职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六、优化教育环境,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政策保障措施,加大职教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生活福利待遇和教育培训的经费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教育和队伍建设要由单纯政府行为转向以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职校要努力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条件,为教师进修、培训学习、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措施。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职业学校更是如此,要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自身发展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打造“双师型”“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思想正,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只有使教师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专立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境界,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