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专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数控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数控技术、电子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五年制高职专业。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技术、会计专业为3+3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机电专业被批准为省级课改实验点,学校成为省级首批职业教育课改实验学校。
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先后建成了国家、省级两级数控实训基地,电子省级实训基地,南京市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仿真实训基地。2013年,学校数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被确认为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广博教育网
中职班级内涵建设方案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借鉴我市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在中职学校可采用“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行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和评选选优挂钩兑现,称为之为“三兑现”。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一)三查
1.日查:指一日检查,包括教学值勤检查,学生课堂学习及出勤情况检查三项。时间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至晚自习结束,每日坚持,常抓不懈。主要是检查师生到位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环节的落实。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并为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实现民主管理提供机会。
2.周查:周查的主要内容有:(1)教学进度 (2)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 (3)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主要以填写《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教务科负责对各班每周一送交的《教学日记》进行登录,统计,
汇总,并公布统计结果。同时以通报的形式及时搜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以《教学信息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校领导,教务科长通过经常查阅这些表格,结合巡视,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指挥主动权。
3.阶段性检查:也称教学大检查,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教学检查活动,以其层次多,形式多,时间长,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及信息量大为特征.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一般安排在期中定期和平时不定时进行。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和教务科检查。
教务主任在完成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检查之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向本校教师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检查各教研组的教学情况,包括:(1)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2)各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的教学与管理情况;3)教研教改,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
(4)对带有倾向性的教学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等.通过检查,掌握全校的教学动态,为宏观调控打下基础。教务处在完成教学检查之后,应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并在“教学例会”上反馈检查结果.“教学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
通过"三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两评
两评是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
听课评教
听课评教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彼此之间交流教学经验,通过“评教”活动,达到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为使听课相对集中,形成气氛,增加效果,教务科或教研室每学期均可安排一个月时间开展“听课月”活动并与校本研修挂钩。 评优听课
评优即指评选“优质课”.评优听课是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听课评教活动,一般安排在“听课月”活动之后进行(亦可在“听课月”活动中同步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参评教师不受其教龄,职称,学历等条件限制,授课内容和时间由参评教师自己选定. 评委会由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组成,依据《优质课评选标准》进行。有关优质课的教案或课堂设计说明,课堂教学录像立卷后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三兑现
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和教师评优选先挂钩兑现称之为“三兑现”。学校在制定《奖金发放办法》,《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及《评先选优办法》中,有机地与“三查,两评”结果挂钩,所以“三兑现”有利于激励先进,奖优罚劣,体现“四个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贡献大
小不一样),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三兑现”是学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校的重要举措,由于“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目标明确,导向正确,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便于操作,赏罚分明,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支持。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保持这一特色,课程设置是根本.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采用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模式。但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改革。
本人认为必须打破原有的课程三段式,把全部课程分为“宽基础,活模块”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而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职业技能为主,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办专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校企联合调研,共同设计课程,共同确立培养目标、人才标准,共同确立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能很好的促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要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加大校企合作,课程怎么改,课程怎么设置,不由学校单方面研究决
自定教材,自定进度,自选考题,自己判卷等教学随意性的弊病,还有助于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与反馈。
三、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针对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及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要注意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生源素质下降且呈现严重参差不齐的现实,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生源素质的变化,实现因材施教;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还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要面向市场,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培训方式改革。
职业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或选用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课程或教材,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一点,上文提到的加强校企合作,也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以后,学校外聘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这样有利
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很好。
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职业学校的教师去实施“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的实施,也需要教师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
职业学校教师的大量付出,需要学校组织的体贴和关怀。学校要为教师在教学,科研,进修,职称评聘,政治进步,生活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当好教师的“后勤部长”、“后勤保姆”,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学校行政后勤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带动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教师有精力,有体力,心情舒畅地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共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使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等职业学校标准
广博教育网(https://www.380853.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等职业学校标准的相关内容。
第一条 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促进学校建设,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达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法人登记。
第五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学校章程。学校章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
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第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备基本的办学规模。其中,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第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适当。
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专任教师学历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第八条 应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
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和相对独立的附属机构):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
体育用地: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有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需要的其他设施和场地,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卫生保健、校园安全机构健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校园安全有保障。
图书馆和阅览室: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仪器设备:应当具有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
实习、实训基地:要有与所设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要具备能够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其中,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
第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配备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校领导。
校长应具有从事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校长及教学副校长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其他校级领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 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以及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第十一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具有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应依据《职业教育法》和地方有关法规多渠道筹措落实。学校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设备、教师培训和生均经费等正常经费,应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
第十三条 本标准为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检查、评估、督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依据。如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有新规定,以新规定为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高于本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办法。
对于边远贫困地区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规模和相应的办学条件可适当放宽要求。具体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标准制定,报教育部备案。
对体育、艺术、
特殊教育等类别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规模及其相应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由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公布。
第十四 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同时废止。[1]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广博教育网:
www.380853.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